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期专题 > 地方改革和管理创新经验做法 > 有效促进“化学反应”
坚持问题导向 紧扣广东实际 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
时间:2020-04-16              字体:       
  本次机构改革,广东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广东实际,科学谋划、紧凑有序推进,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以市场监管领域为例,广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等部门,组建三级市场监管局,构建“大融合、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取得一定成效。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精准研判,科学合理做好改革统筹谋划 

  改革前,我省市场监管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责交叉、协调不畅、手段滞后、力量分散等问题,加之监管对象多、任务重、责任大,原有的市场监管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广东实际,我们着重从以下方面谋划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的机构改革。 

  (一)整合市场监管职能,推进五个集中一是集中知识产权职能。整合商标、地理标志、专利等管理服务职能,将省知识产权局由单设调整为在省市场监管局挂牌,同时打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枢纽性专业机构,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整合设立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二是集中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原分散在各部门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职责,实现一个窗口统一对外办理。三是集中执法职能,整合各项行政处罚监督职能,省级只保留1个执法监督处室,负责推动全省市场监管统一法治建设、统一执法标准、统一自由裁量,市、区只保留一个执法层级。四是集中反垄断职能,整合原分散在发展改革、商务、工商部门的反垄断职责,实现反垄断职责统一。五是集中综合协调职能,整合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反垄断等领域协调职能,形成大市场监管综合协调。 

  (二)完善市场监管方式,创新四种手段整合各类监管方式方法,创新市场监管机制,用好“数字政府”平台,构建全省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实现简约智慧高效监管。划分信用风险监管、标准监管、价格监管、科技信息化等4个板块监管手段,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统筹市场监管力量,新增“一个抓手”。为保障省级上收药品生产安全监管职能后的监管执法力量,同时增强市场统一监管协调性,避免监管盲区,探索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按区域派出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5个市场稽查专员办公室,负责区域内市场监管、药品监管方面的飞行检查、专项稽查、跟踪检查以及重大案件查处的实施工作,统筹加强全省市场监管稽查、药品检查等工作。 

   二、紧扣广东实际,推进深度融合,有序有力推进改革组织实施 

  为适应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把深化机构改革同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结合起来,把机构职责调整优化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统筹优化调整编制结构和规模,努力形成科学合理、权责一致、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履职到位、流程通畅的组织体系。省市场监管局在职责、机构、运行机制、人员编制上实现了全面深度融合。 

  (一)实现职能优化整合,职责体系进一步健全。对接国家总局职能、体现职责深度整合,上下衔接对应。理顺内部处室及与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界面,完善责任链条。如融合登记注册、工业产品、食品、计量、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广告、特种设备等领域行政许可职责,整合知识产权及市场监管领域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查处方式等。突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广告、网络交易等统一监管,加强全链条质量保障。理清层级间机构职责,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职责重点清晰、分工明确。 

  (二)促进机构深度融合,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围绕标准监管、信用风险监管、价格与反垄断监管、知识产权监管、质量安全监管五大板块,将各部门划入的55个处室,整合设置为28个职能处室和5个派出机构。在21个具体业务处室中,体现职责融合的有20个。改革后,省市场监管局在内设机构设置上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基本对应、高度衔接。建立许可、监管、执法“三分离”的药品监管模式,分别设置负责行政许可、执法监督、监管规范的5个处室,确保药品监管的集约高效。 

  (三)加快队伍多元磨合,效率效能进一步提升。本次改革,考虑综合类处室整合、审批执法职能下放和业务有机融合需要,精简了省市场监管局289名编制,精简比例达44%。为妥善安排好涉改人员,除采取调整到新组建部门、三年过渡期消化等措施外,围绕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调整102名编制和人员到省直相关部门,加强了大湾区建设、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急需的工作力量,实现了编制资源统筹优化调整;同时推动执法资源下沉,29名人员连人带编下沉市县。在改革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强化新机构“一盘棋”意识,增进事业认同、感情认同,初步形成了“优化环境、保住底线、规范竞争、促进消费、提升质量、高效监管”新理念。 

  三、全面落实落细,注重改革实效,逐步实现机构职能发生“化学反应” 

  在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基础上,我们着力做好深化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各类机构厚积“反应元素”,构建“反应机制”,加速“反应效率”,真正发生“化学反应”,积极构建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全面实现审批、监管、执法、服务四个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便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善。我省开办企业便利度达到全球190个经济体前20名的水平,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覆盖,全流程无纸化、零跑动,提前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的目标。工业产品、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提速显著。上线“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新模式。以“证照分离”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关联审批“减放转优”,在全省范围内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分类改革。目前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87.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44户。 

  (二)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统一,市场安全底线日趋牢固可靠。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创新,建设“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监测平台”,强化线上、线下产品抽查一体化。建立重点监管任务统筹协调机制、全链条监管机制,以产品抽查为切入点,延伸到产品生产、标准实施以及风险监测预警,形成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对接“数字政府”建设,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全面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基本实现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随机抽查全覆盖,监管标准更加统一,监管智慧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公共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更加直接有力。率先以“12345”热线为载体,整合投诉举报资源,建立集消费维权投诉、经济违法举报和行政效能投诉”为一体的投诉举报平台。整合建设12315行政执法体系,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去年上半年,全省12315平台共处理消费者诉求32.5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5.05万元。全省商标、专利、发明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和专利实力状况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踪机构改革落实情况和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和完善改革,继续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促进真正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各类机构履职尽责和全面服务能力水平,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不懈奋斗!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10  电话:010-69001463 69001475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京ICP备 05084180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