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历次全国人大会议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次会议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时间:2017-09-21              字体:       

  号召各族人民坚决贯彻十二大战略部署,积极进取,埋头苦干,全面实现六五计划

  杨尚昆主持会议,叶剑英发表讲话。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赵紫阳六五计划报告,批准六五计划和一九八三年计划;还通过了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其他八个决议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历时15天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战略部署,积极进取,埋头苦干,为全面实现第六个五年计划、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

  这是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大会执行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今天下午的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祖国的伟大历史转变中,没有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克尽职守,做了很多工作,发挥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有的作用。

  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庄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和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了重要的历史任务。今天下午当宣布大会闭幕的时候,3,000多名代表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的激奋人心的歌声在万人礼堂里震响,全场华灯齐放,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今天的大会由执行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尚昆主持。

  叶剑英委员长在大会上讲了话。他指出,这次大会很重要。大会通过的新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的公布和实施,一定会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接着指出,赵紫阳总理关于六五计划的报告是为实现二十年战略目标而设计的第一个蓝图。他希望代表们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必成。

  叶剑英委员长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下一届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认真做好。要把那些优秀的中青年干部选到领导岗位上来。他说:"新老干部,亲密合作,团结战斗,共同开创新局面。这样,我们这一辈人就由衷欣慰,可以放心了。"他的讲话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赵紫阳总理《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和根据这个五年计划制定的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会在"对《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中指出,国务院制定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实现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目标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计划。赵紫阳总理的报告和六五计划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是积极的、可靠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提出的主要措施是符合实际的,是有力的、可行的。

  大会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1982年的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良好的,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安排是适当的。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这四个法律案是新宪法通过后根据宪法制定的第一批重要的法律案,这些法律案的通过,将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起重要作用。

  今天的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按照今天大会通过的关于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延长到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为止,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在1983年4月底以前完成。

  本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也在今天下午的大会上通过。

  大会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和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这三个文件时,各有一票弃权;在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时,有两票弃权。

  出席今天大会的代表有3,040人。大会闭幕时,全场气氛热烈。

  今天的大会执行主席还有彭真、邓颖超、乌兰夫、韦国清、谭震林、李井泉、彭冲、赛福鼎、廖承志、阿沛·阿旺晋美、许德珩、胡厥文、肖劲光、史良、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出席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列席了今天的大会。

  列席今天大会的还有:国务院组成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制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负责人,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事院校的负责人,正在北京的我国驻外使节。

  各国驻华使节和外国在京记者旁听了今天的大会。

  (《人民日报》1 9 8 2 1 2 1 1 第1 版)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10  电话:010-69001463 69001475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京ICP备 05084180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