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加强协作联动,从市场主体的所盼所想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打破传统的行政审批服务格局,创新建立“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服务高效”的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助推了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为区县承接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整合服务资源,打造“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一是汇聚改革成果,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专区。立足“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抓住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系统全面运行的契机,由区行管办会同区工商分局、区国地税、高新区工商、高新区国税、区公安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投促办等部门,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专区,设置专门窗口及招商VIP服务室,落实办公场地、设备,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注册登记“保姆式”领办场所。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招商引资专区服务团队。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挑选入驻专区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首席代表服务团队,直接对接全区8个招商平台。专区由部门首席代表轮流值守,利用部门职能前移优势,直接对接各部门首席代表,帮助企业完成项目落户相关手续。
三是明确功能定位,实施招商引资精细化管理。专区以“引进企业零门槛、准入审批零停留、服务招商零距离”为宗旨,实施“招商引资库源工程”,收集、整理可供招商的潜在资源数据,强化数据汇总分析,定期通报招商项目入驻情况,对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实施超前服务,主动对接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重点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准入指导、投资领域引导等个性化服务。
二、优化审批流程,开辟“企业落户绿色通道”
一是整合审批服务事项,提供“一条龙”服务。专区通过推进“并联审批”,为落户企业提供从项目签约→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企业注册登记五证办结→基本账户开设全程代理等规范全面的审批服务,将“五证合一”登记、印章刻制备案、税务相关审批、社保登记等10项审批服务事项并联,由值守代表全程领办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审批服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提供“一表式”服务。将原有“窗口人员接件→业务部门经办人员初审→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的四级审批权限运行流程,简化为“窗口人员初审→首席代表终审”的“一审一核”审批流程;将原来企业申办需填写的5张表简化为1张表,需要填写的基本信息由原来的67项整合为23 项,申报手续减少30 %以上,企业申办的审批服务时限由原来的平均135个工作日减少到现在的5个工作日。以工商注册登记为例,原来企业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前提下,7个工作日内至少往返区行政服务中心7次,现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可当场办结,手续不齐全的一天内即可完成注册登记全流程事项。
三是拓展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委托和延伸下放的方式,专区入驻部门将审批服务事项下放镇街,依托街镇公共服务中心审批服务综合受理窗口,全面支持街镇为落户企业、落地项目提供全程无偿帮办服务。
三、完善服务机制,形成“全方位审批服务链条”
一是实行定期式“联席制”。招商引资服务专区建立由各窗口单位首席代表参与的招商引资服务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工作、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和部署任务。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力量协同处理重点难点项目,截至目前共计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解决了五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落户问题。
二是建立一站式“联系制”。专区主动对接区投促办等区级招商引资平台,帮助企业相关部门科室及负责人,建立招商引资服务QQ群,提供“菜单式”服务。落户企业通过各平台认定,由区行管办专人负责发放“联系卡”给落户企业,全程跟踪协办。
三是推行暖心式“回访制”。为了掌握真实情况,及时修正服务细节,不断升级服务指南并建立电话回访机制,征求企业对窗口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回访”。截至目前,主动回访落户企业277家,征求意见45条,落户企业满意率达到98.56%。
重庆市九龙坡区招商引资服务专区设立以来,在助推九龙坡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起到显著成效。除服务大中型企业外,专区针对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一堂中医药研究院等注册资本小但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提供了周到优质的服务,全面助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