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化改革 > 审批服务便民化
四川德阳全域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助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17-11-13              字体:       

  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是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北部新城,自古就有“川西明珠”的美誉,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和重大装备制造基地,辖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六个县(市、区),设有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129个乡镇、街道,1778个行政村,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人口400万,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处于全省第三位。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省首批唯一全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区,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在中央编办统筹部署和省委编办的大力关心指导下,围绕“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目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精神,积极探索全域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谱写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篇章。

  德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关键在改革,关键在勇于承担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深谙制度创新带来的巨大潜能,始终把全域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举措来抓。

  (一)组织保障做得强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工作汇报,明确要求县级全面推进、市级机制创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立市县两级工作班子,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

  出台20余部配套文件,依法、依规明确任务清单,倒排时间。

  市委编办牵头抓总,多次调研座谈,研判形势,解决问题,确保改革不走样、不流于形式。

  (二)学习调研抓得细

  外出取经。先后到武侯、新津、江油、佛山、银川等地学习调研。

  搞好培训。专题培训县(市、区)政府部门、乡镇领导,讲清改革目的、意义、推进路径。

  细酌方案。六县(市、区)改革试点方案先后数十次易稿,于2016年12月30日全省首家上报全域改革试点方案。

  (三)改革任务压得实

  严格遵循中央确定的改革原则,以“审管分离、强化监管”为主线,探索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办理、受办分离、联合踏勘、一窗出证”行政审批局运行模式,实现“流程最简、期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目标。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实施方案有统一的“设计师”,推进有清晰的“路线图”,运行有明朗的“坐标”,已成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截至2017年6月28日,德阳六县(市、区)行政审批局全部揭牌,统一设置为政府工作部门,政务中心调整为行政审批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7月14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德阳六县(市、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方案。 

  9月21日,罗江区盖出第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

  10月起,六县(市、区)行政审批局基本职能试运行。

  成效之一:方案有 “设计师”,彰显 “12345”依法推进思路止于至善

  1. “一个核心”。抓住政府转变职能核心点。

  2. “两个授权”。认识政府A部门的行政许可权既可授予行政审批局行使,也可授予政府B部门行使。

  3. “三个方案”。制定总体方案、政府工作方案、部门实施方案。

  4. “四个结合”。结合放管服改革等实际,建立职能动态划转方案,建立“一号一窗一网一章”行政审批局运行机制,建立市县镇村一网管四级平台,建立审批、服务、监管标准化体系。

  5. “五个探索”。探索相对集中模式,探索划转后的职责关系,探索新体制下的运行机制,探索一网管四级平台和探索新体制下加强监管职能。

  成效之二:推进有“路线图”,彰显“五张清单两张表”革故鼎新

  (一)制定审批事项清单,逐项清理细化划转事项,确保审批项目清晰准确。

  (二)制定审批流程清单,实现流程优化再造。

  (三)制定审批环节清单,对内规范管理“用权不任性”,对外精确指引让群众明白办事。

  (四)制定审批职责清单,确保审批行为廉洁高效。

  (五)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清单,明确监管主体、对象、内容、措施、程序等7项内容,确保监管到位。

  (六)建立“一事一表”、“综合一表”, 整合优化申报材料为表格式申请。

  今年3月,罗江区行政审批局挂牌后,率先将23个工作部门划转的151项行政审批事项逐一制定“五张清单两张表”,让群众知晓怎么办事、工作人员知晓如何审批、监管部门知晓有效监管,打通规范管理“最后一公里”。

  成效之三:运行有“坐标”,彰显受理、审批、监督制约协调机制不落窠臼

  (一)审批受理“一窗制”,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进出”。

  (二)审批流程“一站式”,服务窗口“大部制”,实现并联审批。

  (三)审批结果“一章制”,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四)信息共享“一单式”,实现“一单式公开”,“一单式”办结。

  (五)政务信息“云平台”,实现网络申请、受理、审批、监察无缝链接。

  罗江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设立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综合窗口,统一收件,统一核发,全面推行 “一证一码”。改革以来,该区新增企业登记数上升32.6%。

  完善制度设计,细化支撑措施,以“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竟其功”为目标,改革试点“县级全面推进、市级机制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已九转功成

  措施一:配套“两办法”。制定和完善行政审批项目监管和责任追究办法,预防和减少违法或不当行政许可行为。

  措施二:开展三方评估。中江县、绵竹市、广汉市、什邡市通过设立监察专员,建立问卷调查、项目回访等机制,严格问责,逗硬考核、考评。

  措施三:建立中介库。罗江区在全国率先把15大类、34小类、127家中介机构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库。启动运行后,中介服务费最高节省70%,政府投资项目平均建设时间缩短70天。

  措施四:开展审批路演。优化审批运行流程,试点推行“容缺审批”,企业报建审批时限从105天缩短至30天。

  措施五:试行项目秘书。市县两级为招商项目配备专干,全程代办手续,坚持每周走访企业,收集问题,研究解决,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措施六:优化窗口功能。市政务中心整合新建多个综合窗口,开发“一窗进出”管理系统,实现市县镇村四级云平台与省级平台数据互通共享。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10  电话:010-69001463 69001475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京ICP备 05084180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56号
Copyright © 2010-2019 www.scopsr.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