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委编办紧密围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锚定优化机构设置、厘清职责边界、强化编制保障“三条主线”,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锚定优化机构设置“主线”,夯实应急管理基础。一是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整合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6个专项指挥部及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应急物资保障2个专项小组职能,设立县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形成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事故“统一调度、分级响应、上下贯通”的应对处置体系。二是优化内设机构设置。聚焦应急管理核心职能,将应急指挥和综合减灾、物资保障科整合设置为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科,将巡查督查科、事故调查与考核科合并调整为巡查督查科,增设应急指挥科(挂自然灾害防治和救援管理科牌子),明确科室权责边界,强化协同配合。三是强化镇街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为全县12个镇街统一设置应急和综合执法中心,承担防汛、防火、抢险救灾等工作职能。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为依托,将应急管理触角延伸至村(社区)一线。
围绕厘清职责边界“主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一是精准划分重点领域管理职责。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等高频风险点,形成部门职责分工意见,明确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确保传统安全领域监管全覆盖、无死角。二是消除新兴行业安全监管盲区。结合全县新兴行业发展实际,出台关于特种设备目录外游乐设施、托育服务经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文件,确定应急安全责任主体,保障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加强履职监管监督。依托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督促应急管理、住房建设、水利等部门及时认领应急管理相关权责事项,将应急管理相关履职成效纳入机构编制跟踪问效和职能运行监管,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聚焦强化编制保障“主线”,筑牢应急战斗堡垒。一是强化应急重点部门用编保障。近三年为县应急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水利等关键部门补充人员12名,重点引进安全工程、应急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二是充实基层一线力量。按照“分类配备、按需保障”原则,加强镇街应急管理人员配备,尤其是强化经济发达、企业数量多、安全风险高的重点镇街人员保障。三是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定期轮训+实战演练”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风险监测、应急救援、装备操作等核心技能开展培训,同时组织跨部门、跨镇街联合演练,以练促战提升队伍协同处置能力。 (拟稿人:崔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