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召开全区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标志着瑶海区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
合肥市瑶海区本次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着眼于强化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街道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增强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能力,深化街道党政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突出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的主责主业,明确街道在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指导基层自治、动员社会参与、维护平安稳定等七个方面职能定位。优化街道机构设置,设置“一办六部两中心”,即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城市管理部、社会事务部、社区建设部、平安建设部、发展服务部,以及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
围绕推进街道明责赋权增能减负,把整合服务管理执法力量作为改革的重点,不断完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体制机制,实现“四个一”目标。一个窗口管服务。推进“一窗通办+主题服务”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取消街道、社区为民服务中心按部门、按业务设立的办事窗口,统一整合为全科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窗通办”。一张网格管治理。整合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将城管、社保、综治、民政、应急等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按照40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工作,实现“多网合一”。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将街道、社区除综合窗口以外的工作人员下沉,充实到网格中,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一列清单管权责。动态调整区直部门“三个清单”、街道“两个清单”、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系列清单,健全条块配合制度,建立职责准入制度,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事项清单,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精治共治法治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服务效能。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劳动保障等执法力量和资源,设立街道综合执法领导协调小组,强化街道对相关执法机构的统筹指挥调配,实行“区属、街管、街用”,确保“看得见、管得着、用得好”。
同时,坚持资源下沉、保障下倾,为街道“增配”。在全区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调剂部分编制到街道使用,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结合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努力打造“2+6+N”的服务模式,依托街道、社区、片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两个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集行政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助老、便民商业、教育服务等六大功能,以N项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完善、资源互通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15分钟服务圈,进一步完善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确保体制改革真正改出活力、改出动力、改出成效。
此次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瑶海区采取全区同时进行。在正式实施前,先后组织召开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区直部门负责人、街道中层干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6次,先后两轮征求街镇开发区、区直部门、驻区单位意见,并书面征求了区四大班子领导成员的意见建议。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思考、有效吸纳。先后向区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专题会议作了专题汇报,数易其稿,确保了方案可操作、可落实、接地气。(刘会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