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市编委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切实加强和创新管理,管好用活现有编制,紧密结合实际补充急需的食品、药学专业人才,充分发挥编制使用效益,为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编制保障。
一是加大编制使用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厅字〔2011〕22号文件规定,坚持由市局统一管理使用编制,各分局有补充人员需求时,首先按规定上报计划,由人事处审核其编制情况,有余编才能启动人员选录程序。凡是涉及编制使用、人员招录等人事编制事宜均由市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坚持不上会不用编、不上会不进人。始终把“用编”作为人事管理的前置条件,在公招、遴选计划申报和从基层选调人员之前,先向市编办申请使用编制,经批准同意后,再进行人员招录程序。通过严格管理,全市食药监系统补员用编严格限定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范围内,市局机关和38个区县(自治县)、2个开发区分局均未出现一例超编情况。
二是加大面向基层遴选力度。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新增承担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责。由于系统编制总量偏少、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与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等,急需补充年轻的专业人才。为把有限的编制管好用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出台系统人员补充办法,统一规定各单位人员补充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条件,始终坚持把面向区县、乡镇遴选作为补充人员、引进人才的主渠道,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村官”库中遴选食品、药学、法律等专业人才。近两年,全市食药监系统补充工作人员200多人。其中,面向基层遴选、选调占补员总量的80%左右。既补充了具有食品、药学专业知识,熟悉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也有利于缓解乡镇人才队伍建设区县行政编制紧张的压力。经过几年持续努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得到改善,平均年龄下降为42.6岁,其中35岁以下干部占32.9%,36~45岁干部占34.1%,干部队伍总体呈现以中青年为主的态势。大学本科学历占89.1%。食品、药学和法律专业人员占83.2%。初步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学历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三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近3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0余次,参训人员3500余人次。特别是针对新承担餐饮、保健品化妆品监管职能后专业人员紧缺的实际,通过大规模集中培训、各单位“师带徒”岗位培训、“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干部培训,食药监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监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