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委编办始终坚持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和稀缺资源,着眼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四川省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以“三注重三加强”高质量推进机构编制核查工作落地见效,着重夯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基础,为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持续深化机构改革、推进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注重部门联动,加强协调配合。一是精心组织实施,摸清“数据家底”。及时向编委领导作专题汇报求,精心研究并制发《第二次全区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核查范围和时间节点,规范核查方法步骤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单位自查、数据审核比对、数据更新等步骤,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确保核清机构编制“数据家底”。二是建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会同组织、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制定数据对比方案,明确比对方式、结果使用、安全防护等要求,稳慎推进数据对比工作。建立政策口径统一答复机制,统一核查口径、统计指标和关键程序,确保核查工作统筹有力、有序推进。三是专班集中核查,实行“四方会审”。采用集中对账方式,对部门(单位)提交的核查数据对比表、人员信息表、公示表、纸质证明等材料与编办、组织、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比对,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到“数据多跑腿,干部少跑腿”。
二、注重突出重点,加强环节把关。一是单位自查要求“清”。各镇(街道)、区级部门(单位)按照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的“四清”目标,建立“两表三单一书”,整理机构编制审批文件、干部人事档案和工资发放人员名称、参保信息等资料,核实本单位机构名称、规格、编制、实有人员、领导职数及实际配备等数据,使填报的每一个数据齐全并都能找到依据,为集中审核提前做好准备。二是集中核查要求“细”。实行“四查四看”,即查机构设置,看是否存在擅自更改名称、设立机构、加挂牌子;查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看是否存在擅自增加编制、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查实有人员,看是否存在未经编制使用审核擅自进人、超编进人;查编外用人情况,看是否与部门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切实做到每一个数据真实有效、准确无误。三是整改规范要求“严”。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个部门(单位)下达书面反馈意见,指导部门(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质量。同时要求部门(单位)在核实机构编制信息规范完整后,要求本单位指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对外公开,公示期间,群众可通过“12340”监督举报反映部门(单位)机构编制情况。
三、注重方式灵活,加强有效结合。一是核查与严控机构编制相结合。将机构编制核查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严控机构编制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严格遵守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确保全区机构编制总量不超过2012年底核定的基数,扎实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二是核查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全面清理事业单位台账,通过机构编制核查,了解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收集并掌握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规范、编制管理不严格、领导职数核定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将核查工作与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清理规范相结合相衔接,为科学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三是核查与实名制相结合。在核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平台,依托实名制系统、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台账,按照“四清”要求,对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及实有人员、领导职数配备和编外用人等情况进行核查,并及时将审核确认后的实名制信息数据纳入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机构信息”和“人员信息”板块,切实提高实名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