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管理 > 机构编制管理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力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时间:2017-11-01              字体:       

  今年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编办按照自治区编办工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使机构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呼伦贝尔市“美丽发展,争进前列”提供了有力机构编制保障。

  一、完善“四项制度”,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

  一是完善编委议事制度。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编委会工作规则是编委会日常工作及议事决策所应遵守的规程和准则,是编委会实现其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编委会工作规则对保证编委会科学履职、依法行政、民主决策、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工作规则》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编委会主要职责、规范了编委会办事机构、完善了编委会会议制度、严明了编委会审批权限,标志着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工作法制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是完善机关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印发了《呼伦贝尔市编办工作规则》、《呼伦贝尔市编办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呼伦贝尔市编办限时办结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和办法。同时,出台了《呼伦贝尔市编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呼伦贝尔市党风廉政谈话制度》、《呼伦贝尔市编办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办法》等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并汇编成册,印发给每位干部职工遵照执行。进一步健全了机关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了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做到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三是完善编制管理制度。探索出台编制挖潜创新办法,编印了《呼伦贝尔市党政群机关“三定”规定制定规则(试行)》,明确了“三定”规定的定位、格式和制定运行程序,推进了“三定”规定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三定”规定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制定了《呼伦贝尔市事业单位“五定”规定制定规则(试行)》,对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分类类别和经费形式等要素进行了规范的说明,为编制系统和办事单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规范了全市事业单位的管理;出台了《呼伦贝尔市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编制管理、职数核定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为规范事业单位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印发了《呼伦贝尔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为加强全市事业单位法人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实施依据,完善了登记管理办法,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处置工作办法》,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保障了机构编制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机构编制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通过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回头看”等工作,先后开展控编减编、清理违规自设机构、消化机关事业单位超编等问题专项督查3次,有效维护了机构编制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联合审计部门印发了《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审计暂行办法》,将编制使用情况纳入机构编制审计内容;并制定了《呼伦贝尔机构编制审计内容细则》,对具体的审计过程及操作程序进行了细化。截至目前,完成了6个旗市区原7位编委主要领导机构编制离任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各旗市区机构编制管理。

  二、建立“三张清单”,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

  紧紧抓住规范化建设这一主攻点,大胆创新机关管理模式,借鉴“清单式”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职能职责、重点任务、审批流程、风险防控、考核评价“五张清单”,推行清单式管理,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是建立职能职责清单,明确“应该干什么”。结合新常态下机构编制工作新要求,以科室为单位,分别梳理建立职能清单,重新制定了“三定”、“五定”方案,对科室职能定位、职责范围、任务要求等进行了明确,并对相互交叉的工作逐一进行厘清。在此基础上,依据市编办工作规则,提炼部门职能清单,科学细化制定个人岗位职责清单,按组织架构从机构到科室再到具体岗位,确定了工作遵循。

  二是建立重点任务清单,突出“重点干什么”。为夯实重点任务工作基础,市编办超前谋划,按照年度工作要点,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重点任务推进表》,做到了首问负责、规范办理、限时办结。同时,市编办各科室、各旗市区负责一个重点课题,分别从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机构编制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等重点方面入手,每年完成重点调研报告20余篇,有效推动了调研工作创新发展。

  三是建立审批流程清单,规定“必须怎么干”。根据市编办各科室审批职责,先后制定了《呼伦贝尔市机关“三定”规定申请材料清单》、《呼伦贝尔市事业单位“五定”方案申请材料清单》等一系列材料清单。同时,修订完善了《呼伦贝尔市编办机关科审批程序及工作流程图》、《呼伦贝尔市编办事业科审批程序及流程图》等多项工作流程图,进一步规范了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

  三、搭建“三个平台”,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

  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上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互联网+机构编制”理念,着力在信息宣传平台、移动办公平台和机构编制云平台上功夫,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搭建信息宣传平台。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利用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网站等载体,根据机构编制业务工作,充分完善市编办动态、旗市区编办动态、机关党建等专题专栏,对上向自治区编办报送信息、向市委政府报告重大政策,对下展示旗市区机构编制工作亮点,每年更新发布信息1000余条。创新微信平台应用,按照“用户体验”思维,进一步完善“呼伦贝尔市编办微平台”建设,内容从单纯图文形式扩展为图文、音频、视频相结合,并在微平台上相继开通了“政策服务”、“今日要闻播报”等专栏,及时推介机构编制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促进了业务交流。

  二是搭建网络办公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内网公文交换系统,在试行收文传阅的网络化运转的基础上,实现了公务交换系统与自治区党委、编办的公务流转无缝衔接。并探索实施了文件“无纸化”收发,建立了档案原件影音系统和内网检索系统。对2012年以来机构编制文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管理,将文件资料制成电子文档,上传至内网办公平台,实现了内部公文流转、收发文查询、数据交流的全网络化运转,有效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三是搭建建立机构编制云平台。借助该市列为自治区东部地区云平台建设示范带动市的有利契机,超前谋划、制定方案、积极沟通,按时保质完成了“三定”规定、“五定”方案的录入工作,并在此工作基础上,对应录入2015-2017年以来政府部门公布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了部门职能与权责清单关联化、宏观管理职能具体化。同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云”APP的优势,实现了全天候移动办公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查阅机构编制相关数据和信息,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办理提供了可随身携带的机构编制“掌上通”,有效促进了“互联网+机构编制”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了机构编制信息化水平。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10  电话:010-69001463 69001475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京ICP备 05084180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56号
Copyright © 2010-2019 www.scopsr.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